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该行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49.05亿元,实现净利润174.76亿元,同比增长26.53%,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浦发银行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数据显示,继2021年稳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后,浦发银行在2022年一季度交出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连续九个季度“双降”的答卷。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印发,要求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此外,银保监会近日专题研究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要求银行业保险业主动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帮助货运物流行业纾困解难。
2022年,光大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政策要求,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融资供给,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服务社会民生。一季度,该行业务规模实现较快增长,风险指标保持平稳,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全行经营稳中有进。
光大银行一直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据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光大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3611亿元,较年初增长10.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505亿元,较年初增长9.4%;绿色贷款余额1452亿元,较年初增长16.5%,其中,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163亿元,较年初增长27.9%。
记者从兴业银行获悉,截至2021年末,兴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988亿元,当年新增1075亿元,增速达56%,增幅、增速均居股份制银行前列,贷款利率在2020年末下降128BP的基础上,继续下降41BP,处于股份制银行较低水平,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提质、降本”。
近日,兴业银行在《亚洲货币》(ASIA MONEY)2022“中国私人银行大奖”评选中,荣获“最佳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奖”,标志着兴业银行私人银行的专业实力和影响力再次得到国际认可。
2022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全国人民同心抗疫、共克时艰。近日,光大银行投资了2022年全国首单疫情防控债券——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四期)(疫情防控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相关物资采购及流动资金补充。
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多点频发,部分城市的生产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面对这场疫情的“倒春寒”,招商银行凭借长期积累的金融科技优势和数字化转型效果,以线上手段推陈出新、特事特办,解客户之忧、纾企业之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招商银行“因势而变、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
近日,银保监会专题研究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要求金融机构主动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帮助货运物流行业纾困解难。广发银行积极践行金融央企成员单位责任,发挥金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作用,助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今年3月以来,吉林省吉林市遭遇新一轮疫情来袭,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各地实施静态管理,道路封锁,物流车辆较少,吉林市永吉县的山黑猪养殖户们面临着成猪调运困难和无法出栏的问题。急养殖户之所急,兴业银行长春分行积极对接吉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推出“金猪贷”,及时为养殖户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截至目前,已为8家专业养殖户发放1864万元贷款,有效解决核心企业上游养殖户的融资难题,保障疫情期间肉类市场稳价保供。
日前,中信银行发布了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显示,该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成绩十分亮眼:开发全市场首只“碳中和”债券产品,达成国内首笔碳中和衍生品业务,全行绿色信贷余额2,054.25亿元,增幅122.80%……正如行长致辞中提到的:“我们持续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及双碳战略,面向后疫情时代,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复苏与低碳发展,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建设,在行内信贷投向政策框架下,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创新,提高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质效。”